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(新華社記者趙超) 信心、決心、恆心,有些時候,心態關乎成敗。
      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,但依然處於穩中有進的合理區間。這種新常態是一個國家發展階段的升華,需要理性積極的心態與之相適應,才能處變不驚,得心應手。
      新常態下要保持平常心。
      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,速度換擋常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,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由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。讓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經濟體始終以高速馳騁,不客觀也不現實。
      新常態之“新”,在於不同於以往;新常態之“常”,在於相對穩定。面對新常態,要確立正確的“速度觀”,不因一時的增速波動而悲觀,也不因一時的利益得失而心悸,堅持戰略定力至關重要。如果繼續沉浸於“速度情結”,用要素投入、環境代價換取發展速度,時不時踩一腳油門,追求不切實際的速度,就有進入所謂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危險,甚至走向經濟衰退。
      今年以來,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時有增加,市場觀望氣氛漸濃,新一輪“中國經濟崩潰論”卷土重來。複雜局面下,決策者不為所動,保持宏觀政策穩定,沒有放鬆銀根和擴大赤字,更沒有啟動大規模經濟刺激,而是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,相機實施定向調控,用微刺激推進穩增長,使經濟運行始終處於合理區間,表現出高超的技巧和堅強的定力。
      新常態下還要樹立自信心。
      當前,儘管國際形勢錯綜複雜,國內經濟運行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接連顯現,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,但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。
      中國經濟有巨大韌性、潛力和迴旋餘地。從促進社會公平到協調區域發展,從縮小城鄉差距到增加公共產品供給,從中西部鐵路建設到棚戶區改造,一系列激活力、補短板、強實體的舉措,為中國經濟註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。
      與此同時,通過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,實施工商登記“先照後證”,擴大營改增覆蓋面,支持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,改革的紅利正在轉化為發展的新動能。
      信心貴於黃金。只要堅定信念、明確目標、積極作為,使發展遵循經濟規律、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,中國經濟完全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,邁上中高端水平。
      新常態下更要激發進取心。
      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新常態不是不要速度,而是要有合理速度,不是無所作為,而是大有可為,必須時刻把守底線思維,強化憂患意識,剋服懶政思維。
      對政府來說,要繼續帶頭自我革命,大幅度簡政放權,推進市場化改革;對企業來說,要主動適應結構調整,發展新興產業,變要素驅動為創新驅動;對個人來說,要積極投身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熱潮,成就事業,收穫精彩。
      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常態下,懷著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,中國經濟定會走上一條更加寬廣的希望之路。  (原標題:新常態需要新心態——三評經濟“新常態”之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65rodcq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