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時代在同棟宿舍西裝樓男女混居朝夕相處數年的十來個同學,11月中旬相聚首都體育館,同看李宗盛演唱會。那晚的歌聲,記憶猶新:成百上千的熒光棒一齊揮動,現場萬人大合唱早早始於第四首歌,《生命中的精靈》。臺上“小李”唱至《領悟》,滿頭斑駁白髮的他頃刻淚奔。《問》《鬼迷心竅》《寂寞難耐》《我是真的愛你》《山丘》《我是一隻小小鳥》《給自己的歌》……近3小時,30首歌,旋律大不同,主題卻相似——李宗盛給大家設定的“自考題”,“既然青春留不住”。
  那幾天花店,“李宗盛”成了京城各類媒體文娛板塊的共同關鍵詞。在頭條“李宗盛演唱會”的光芒之下,其他文娛新聞都不得不“被汪峰”。
  關於李宗盛,要說的太多。夏天,他的新歌《山丘》一經推出,即成很多人的“心頭愛”,在我看來,《山丘》絕對是2013年度華語音樂的最高峰。此番11月seo演唱會的尾聲,《山丘》點燃全場第N輪共鳴,萬人跟唱《山丘》,場面感人至深。
  最近關鍵字兩年,偶爾會回看自己的前40年,每一次的心情,都是費翔老歌里的那兩句詞,“我曾經豪情萬丈,歸來時卻空空的行囊”。而把如此心境寫到極致的,思來想去,真的只有李宗盛,比如,他在11月演唱會上的壓軸曲,《給自己的歌》。
  “想得卻不可得,你奈人生何。該舍的捨不得,只顧著跟往事瞎扯。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,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。”這樣的歌詞,放在十幾年前,我未必願意沉下心琢磨,也一定不能品出其間況味。但當我不情不願而又無可奈何地邁過40歲這道坎後,就在某一個usb聽歌時刻,不經意間發現,這些歌詞,寫的分明是自己。
  大多數人的年輕歲月,大概更像李宗盛的另一支歌,《與自己賽跑的人》,“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,為了更好的未來拼命努力,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。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,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,前方沒有終點奮鬥永不停息”。就這麼跑啊跑,轉眼跑到中年的門檻,回頭看,那種“意義非凡的勝利”爭取到了嗎?那種“意義非凡的勝利”是什麼?類似的疑惑,你有沒有?
  不再嚮往與自己賽跑,找一處安靜角落聽幾遍《給自己的歌》會更有趣。“是不能原諒,卻無法阻擋,恨意在夜裡翻牆。是空空蕩盪,卻嗡嗡作響,誰在你心裡放冷槍。”同樣是這一串文字,不懂與懂得,兩者間的距離,很多時候就是兩個字,“時間”。
  曾經有人來問我,一個中年人如果還說“一夜長大”,會不會很可笑,會不會很無恥?我被這個問題問得一時無語。可如果不可以這樣說,那個中年人還能說什麼?我們總是愛用各式各樣的漂亮辭藻來矇蔽自己,往事隨風,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幾多風雨,等等等等。但是,當更多真實一點一點地向自己走來,所有的自我矇蔽,特別的不堪一擊。
  前不久,很偶然的原因,跟幾個熟人吃了頓簡單晚飯,那頓飯的珍貴,是幾個人安靜地聊了一些心裡話。這幾個人彼此認識的時間,長的20年,短的16年,有多久沒一起談心?往短了說,至少也快一年了。在越來越疏於聯絡的最近幾年,每個人的際遇,越來越不同。但在我看來,每個人,走到哪一步,定有他或她的原因與道理。無論他或她身處哪個位置,各有各的不易,各有各的煎熬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,有時候,多數人眼裡的“得”也是一種“苦”,多數人眼裡的“失”卻未必不是一種“樂”,所以,如果你吃不了各式各樣的“苦中苦”,就認命,選擇忠實自己,尋找自己的小快樂。安靜地活,怎麼就不是福氣?
  而小快樂隨時隨處可尋,只要你自己願意。就比如這個剛剛過去的11月,我無意間給自己設計了一個“文藝月”:月初,去看俄羅斯3D“土豪”電影《斯大林格勒》;9日,第三度溫習《兩隻狗的生活意見》,看其千場紀念演出;16日,與大學舊友圍觀李宗盛;19日,看了巨幕版的《地心引力》;月底,看了兩大銀幕硬漢聯袂《金蟬脫殼》……走進劇場,走進影院,一個個平常日子,一下子就涌來了那麼多活色生香。
  “歲月你別催,該來的我不推,該還的還,該給的我給。歲月你別催,走遠的我不追,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。”《給自己的歌》的這分坦然,這分無所謂,應該成為中年人的必修課。甚至,我都不認為,人到中年的我們要去“弄清原委”。該還的還,該給的我給,足夠了,凡事要弄清原委,未免活得太累。  (原標題:李宗盛:必修課中的自考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65rodcq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